狗熊来信26 - 身体是一切可能性的开关
见信好!
昨天我在推特上分享了听了一期健康播客后的收获,其中两个具体内容是如何在40岁后保持运动。很快这篇帖子就吸引了十多万的阅读,显示了健康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我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一周我在调整自己的健康方面,并有一些收获。
奥克兰的冬天常常阴雨连绵,让我不太容易外出运动。虽然去健身房还算坚持,但还没有养成一些人那种不去健身房就难受的习惯。然而,最近我发现通过语音写作配合AI可以提高内容创作的生产力,同时也在晚上女儿睡觉之后,外出快走的时候用语音记录一些思路和收获。这样一周下来,不知不觉每天都有一万多步的步行数量,体重也逐渐减轻。
昨天和我以前的老板见面,他客气地说觉得我保持的不错。我自己也觉得40岁后有意识地注重运动和保健对身材的维持确实有帮助。
特别是对于和我年龄相仿的朋友们,要注意40岁以后每周尽量保持200分钟的低强度运动,比如快走、爬坡、骑自行车等等。身体是一切可能性的开关,打开它,其他东西才会来。
今天我分享以下几个内容:
大狗熊推荐:《男人窝》
升级大脑的操作系统:面对AI挑战的长期
没有设计语言的国内大厂
UX Meetup的一点点感受
欲说还休,天凉好个秋!
AI路过寸草不生之·视觉图库行业
AI"缝合怪"测试
大狗熊推荐:《男人窝》
我现在去图书馆借书,通常都是借一些非文字类的,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拓展认知,满足好奇心。比如这本《男人窝》(Man Caves),就是典型。这本书分享了一些让男人们可以在家自建主题的方案,而且都包含着大概的制作步骤,必须材料和物品等等。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它的插图风格:幽默,而且很man哈哈!新西兰很多人都把自家车库改造成man cave了,我见过的,就有DJ工作室,化石工作室,健身房,画室和游戏室。可惜我家车库是半开放的,改造的话工程量太大,不然我一定要自己建一个man cave!
全书所有的方案里,最酷也最无聊的,就是这个"核战争生存地堡"!#熊叔读书 #大狗熊推荐
升级大脑的操作系统:面对AI挑战的长期
分享一个我从经典科幻小说《雪崩》里学习到的思维,用于对应目前AI大爆发的情况,普通人应该如何面对:
我们处理问题和信息,首先第一层是自己的大脑和思维模型。这一层有信息接收、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它就像是一个操作系统。
每个人的操作系统都有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有误差。
早在电脑和互联网出现前,部分人可以用他人作为自己的延伸,帮助自己处理信息,或是处理事务。他们可以雇佣专职的人员帮助他们完成事物。这种人的终级体现,就是一个帝国的皇帝。全国的人,都是他的"agent",他控制甚至拥有这些人。
后来技术发展,普通人也都有了使用"agent"的能力。比如蒸汽机,就是一种agent,解放了人的体力。后来的计算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也都是。
而现在,我们有了AI,agent的范围又被扩大了。
但大多数人,其操作系统并没有提升,所以对于使用AI,想象力也有限。比如@yihong0618分享的:一个人问GPT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双色球怎么选。我开玩笑说这是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它能帮我赚钱么?它能帮我省钱和时间么?它能帮我泡妞么?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要想在AI爆发的时代生存,有两条路线:
提升自己的操作系统性能和带宽。
研究如何运用Agent来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可以更多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操作系统。
第一条路,是长期方向,有没有AI,都得做。 第二条路,要灵活,根据情况调整。
就我自己来说,第一条路走了几十年,经过了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历练,还算有些经验和方法了。现在我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第二条路,两条路同时走。
没有设计语言的国内大厂
没看百度AI的发布会(也不想费时间看),光是从截图就觉得:
百度似乎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语言啊。那么大的厂,从很多年前某次设计大会其主讲人low到爆被轰下台到现在,似乎完全没有提升。
我时间线上同时看到Twitch的活动,感觉两者都不在一个状态,更别说同FAANG这些真·大厂比了。
UX Meetup的一点点感受
晚上去参加一个UX聚会,主持人明显表达能力需要提升,车轱辘话说来说去,更别说调动气氛了(作为志愿者也可以了,我只是用各种论坛啊自媒体主播的标准来要求)。
这印证了我之前的观点:提升个人的操作系统(你的思维模式,接受和处理信息的速度),是一个长期且不会失效的投入。AI之后肯定可以帮你解决语言的问题,但自己的表达,现场的反应,对于信息的处理,AI帮不了你遮盖太多。
欲说还休,天凉好个秋!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开始体会到一些以前未曾有过的经验:对于一些事,我的心得比年轻时候多得多,但是用来分享的时间,甚至是欲望都越来越少了。
比如,看完了一部电影《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觉得非常赞,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如果是10年前,我一定会写一篇长篇影评。但现在,我觉得把时间花在写影评上,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价值。更好的做法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对自己和别人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比如整理学英语的文字并与大家分享。这样可能会失去一些作为个人的回忆片段和细节,但是还好,我一直在记录。只是以后可能不会再写长篇影评了。
AI路过寸草不生之·视觉图库行业
为了验证我的一个假设:Stock生意要被AI冲击,我做了个实验。
在ShutterStock上随便找了张图,然后用MidJourney根据这张图的描述,生成了第二张图。几乎是第一张图的升级版,质量完全可用(除了目前生成图的分辨率稍低一些)。而且根据目前的版权,我可以自由使用AI生成的图,哪怕是商业目的。第一张图如果是商业目的,则需要249刀。
另外我使用ShutterStock的小图作为种子喂给AI,也没有法律隐患,因为这图是在ShutterStock的网站上公开的,而且我并没有直接使用它。
这事儿如果一细想,有点吓人:这意味着ShutterStock和Getty Image这种几十年的生意,直接可以送终了。除了具体的图片素材从业者,摄影师,器材商,租赁商,化妆商,模特,场地,道具,这些辅助行业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冲击。
关键这事儿挡不住。
目前还有一些门槛,比如我用的Prompt,其中涉及的摄影参数和描述,对于纯门外汉来说还有些难度。 但之后GPT-4的图像模态推出,应该可以直接把左图喂给ChatGPT,就可以识别出可以用的Prompt,然后再推给图片引擎,也没有门槛了。实际上现在都可以直接用ChatGPT生成Prompt,也没有多少门槛了。
我靠,这真是AI顺手就碾掉了一个行业,就像数码成像灭掉了当年的胶片一样。
可以确定的是,焦虑感在今年内会逐渐在各个行业渗透。
AI"缝合怪"测试
反图灵测试:这张图是AI生成的么?答案两小时后揭晓
公布答案:是使用AI将两张随手实拍的照片合成的结果。也就是我们说的"缝合怪"。第一、二张图是素材,第三张图是初染的图,第四张就是我提问的图。
AI做的图一般情况都比较"干净",缺乏真实环境里的那种复杂的信息,比如脏迹,划痕,空气中的颗粒。以往的3D渲染效果图,如果要追求真实的效果,也会用大量的精力去再现那些细节。而如果是二维的图片,以往就是使用Photoshop进行缝合。
将多张照片缝合,在以往Photoshop时代只是修改一下图片的边缘,其透视、光线、色调都是对不到一起的。但AI出现,事情就变了。
我这个小实验,用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我早上在菜市场拍的场景,一张是下午在花市拍的植物。但AI做到了基本将两者的信息融到了一起,而且解决了透视、光线、色调等问题。
当然,还是很多bug,比如人脸,就很诡异。但从评论看,很多朋友也没有能分辨出来,因为两张原图中的"生活信息",那种"脏脏的"感觉,被带到了合成的图里。
我做这个小实验的目的,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当AI已经能够还原那些生活中的真实细节时,我们又如何判断自己看到的信息的真假?
用打造产品原型的思路打造你的人生:一位设计师的个人发展思考。
Ever thought of your life as a prototype? Unleash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your personal growth!
(中字视频)用打造产品原型的思路打造你的人生:一位设计师的个人发展思考。
感谢你的阅读!请转发这封邮件给你的朋友,推荐他们订阅’狗熊来信’。我们下周再见:)
Bear,于奥克兰
狗熊来信
你好,我是大狗熊,是一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导师、获奖双语播客主播、高效阅读践行者,现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我喜欢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习感悟,帮助大家一起成长。
《狗熊来信》是我每周通过邮件发出的关于科技、设计与效率的中文心得分享,涵盖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和职业感悟,完全免费!
请订阅这个邮件,与 3200+ 位朋友一起学习进步:)
推荐 Goodies
📕 《高效阅读》:一本帮助你全面提升阅读能力和认知的书,当当新书榜推荐。
📝 高效阅读在线课程:帮助你掌握一年阅读 100 本优质的非虚构类书籍的方法。1200+ 用户好评。
🎓 Bear Academy:我制作的教程。除了上面的高效阅读课程之外,还包括用户体验设计的入门课程(全英文)。
💌 Bear Academy Newsletter:我的英文Newsletter,分享海外设计、职场的经验、技巧与工具,免费订阅。
关于 About
💼 我的职业:Product Designer at Xero
🌃 我的副业:Design Mentor at Springboard and CareerFoundry / Founder at Bear Academy
🎤 我的爱好:Podcast host at Award-winning podcast BearTalk
联系 Contact
Beartalking.com - 我的博客,包含了所有中英文文章
<https://twitter.com/bearbig](https://twitter.com/bearbig) - 我目前主要活跃的社交平台
bear@beartalking.com - 通过邮件联系
LinkedIn.com/in/bearliu - 我的主要英文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