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熊来信06:文本与有声阅读的闭环、移民是一场关于改变的经历
见信好!
上周我没有写订阅邮件,因为我和家人前往奥克兰附近的另一座城市汉密尔顿度了一个小假,暂停更新。我是打算每周都更新邮件,但其实也不想把自己逼得太急:在新西兰住得久了,已经很自然地将家庭与个人的优先级放到工作之上了。
今天想和你分享这几件事:
将文本与语音两类书籍形式打通了 - 我用自己的方式,把文本与语音两类书籍形式的阅读和笔记摘录打通了
政治人物的信任度 - 近期看到一些政客在公众场合发表观点,我在这个年纪的一些感受:
Logseq初步感受 - Logseq是一款开源的双向链接笔记软件,我这周开始尝试使用。这是我的一点相关感受。
“移民是一场关于改变的经历” - 在网上看到两个海外华人大V吵架,借此事讲讲海外华人的初移民心态。
希望你喜欢:)
将文本与语音两类书籍形式打通了
终于用自己的方式,把文本与语音两类书籍形式的阅读和笔记摘录打通了,而且是中英文都能兼顾。
具体方法:书籍搞到Epub的格式(亚马逊买或是其他途径下载),分别导入iBooks app和微信读书。在iBooks阅读文字版,在家时用iPad,出门时用iPhone,摘记可以同步。在微信读书听AI语音版,人声非常接近真人了。
听书的场景一般时做家务和外出快走时。过程中听到自己觉得重要的或是有感受,直接用Apple Watch上的JustPressRecord录一段语音笔记,然后稍后转成文字保存。
听完有声版如果觉得有必要,会在文字版高亮有用的部分。全部弄完后,直接同步到Readwise,所有笔记都有了。然后再存档到Notion。
目前形成了闭环,特别适合调研式的横向阅读。关键基本没啥成本,还可以不用大量使用眼力。
政治人物的信任度
近期看到一些政客在公众场合发表观点,我在这个年纪的一些感受:
政治人物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在表达时,用坚定的语气,确定的眼神和手势,来让自己的表述看起来有说服力。语言对他们来说是工具,是用来确定同类,说服他人的。科学意义上的事实,其实是其次。
表述时坚定有力,但具体后面会不会遵守,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自从明白了这一点,看到中外政客言之凿凿地表述自己以后一定怎样怎样,就会很警惕。
Logseq初步感受
Logseq是一款开源的双向链接笔记软件,我这周开始尝试使用。这是我的一点相关感受。
Logseq这种双向链接笔记软件其实非常容易上手,就大概自己看了一下官方文档,试了半个小时,就开始用它来做自己目前的一个项目了。
我目前的这个项目大概周期是6个月,输入是大量的专题类书籍和文本调研,输出同样是文本。这样的项目天然适合用双向链接来进行,这也是我为什么打算实验一下除了Notion之外的其他工具的原因。目前已经进行了几天,感觉不错。
Logseq可能因为是国人作品,中文的输入也不错,可以直接进行输入了,挺好。但其实它最方便的,还是用于做research,发现各个内容块之间的联系。因为我的项目是集中在一个特定的领域,每本书的内容各自有侧重,但整体都有联系,这样的话当research到达一定的量,链接的意义就会呈现出来了。
目前我的使用方式:
对于research的书籍,会直接建一个页面来记录所有的摘记。通过Readwise同步,然后进行简单的整理。
用Journal进行输入,然后打上标签或是链接。这样一是不用操心文件存放在哪里,另外也可以在journal里查看工作的进度。(我的原始输入有的是语音,会转成文字再导入Logseq)
“移民是一场关于改变的经历”
在网上看到两个大V吵架:王小山扬言要杀王志安 - 都是老王家的,都在日本,还那么大仇……本来不想谈这种人家吵架的事儿,但这事和海外华人的心态有关,所以讲讲自己的一些观点。
在国内稍微有一点事业或是影响力的人,移居海外必然会经历巨大的心理落差。因为文化语言的隔阂,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只能关注有限的网络空间,思维可能也还是局限在以往自己在做的事情或领域。这我很能理解。我在刚来到新西兰的几年前,一开始当然也有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
虽然我很幸运,工作和签证都很顺利,但当时的工作也不是在做自己喜欢的方向,而是运营(和各种打杂)。再后来我发现我其实有三个选择:
继续做运营。不是自己心爱的职业,但是能养活自己。
专心做中文的内容创作。继续我在国内的自媒体道路,应该也能养活自己。
转行做用户体验设计,只针对英文世界。这个非常不确定,也有很大挑战,但回报可能最大。
最终权衡再三,我决定搏一搏,三十几岁的高龄,无本地经验,带着语言和文化障碍选择了第三个方向。现在的结果,我已经顺利进入设计领域,有自己在行业里的一点点影响力,也有信心在任何英语国家工作。看到这次两个大V这种吵架,我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和方向。
“移民是一场关于改变的经历。”这句话来自于英特尔的前总裁安迪·格鲁夫。他二十多岁时从匈牙利逃难到美国,身无分文,语言非母语,连名字都是美国人读不来的欧式名字安德拉什。他一鼓劲,边打工边学习,最终学成毕业,加入仙童,再到了英特尔。同样是新移民,阿诺·施瓦辛格刚到美国时连警察让他停车都听不懂,后来他的故事你们也知道了。他们是我心中的移民偶像。
至于来到了国外,却还纠结在过去在国内的恩怨,在只有小小的海外中文网络圈子里嚷着打打杀杀,舔舐伤口,这种不论是多大的V,我都不是太看得上。
人就这么多日子可活,向前看不挺好么?
再说了,中年男人还喊着打打杀杀,这是想要体验水浒传么?
新西兰·汉密尔顿·蓝泉
蓝泉的水可能就和《阿凡达2》电影里的感觉一样吧!这次女王纪念日的假期,我们家又去了一次,美景无敌。
如何高效摸鱼 / 狗熊有话说434
因为看到了一篇关于“摸鱼”这个话题的玩笑贴,我就忽然产生了记录一下自己摸鱼心得的想法。于是在这篇短文里记录了一下,也顺便录成了一期节目。
摘录
计算机行业并非发端于德州仪器公司、IBM 公司或仙童半导体公司,而是来自那些不安于现状且能以另一角度看事物的人。
——弗莱德·莫尔,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创始人
感谢你的订阅和阅读!我们下周再见:)
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