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熊来信60:思考快与慢,AI与外语学习
见信好!
学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有一个著名的“快思考”与“慢思考”的概念,这是基于人的思维有两种系统的理论。这一理论也帮助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简单来说,当人们进行复杂性思考时,会使用“系统二”,这种思考方式需要耗费更多的脑力,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说比较消耗能量。而“系统一”则是无意识、低能耗的方式,人们倾向于使用它来自动、快速地处理问题。
对于语言学习,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例如,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说,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中,一天下来可能会感到非常疲劳。这是因为你正在使用能耗较高的“系统二”进行信息处理。现在借助AI,我们可以放大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读写方面。但对于听说技能的提升,建议还是采用传统的练习方法,逐渐将其训练到能够从“系统二”过渡到“系统一”,即降低使用英语处理信息的能耗。
虽然AI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读写的异步沟通能力,但对于听说这种同步沟通的能力,还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和持续练习。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潜在的收益是巨大的。
今天我分享以下几个内容:
对Temu购物体验的感想
OpenAI的视频引擎SORA
关于正向反馈的应用
此时此刻的生活才最重要
HR不是你的敌人
Where we work
一周才看完一部《奥本海默》
对Temu购物体验的感想
终于我也成为Temu(国外版拼多多)的用户了。下载APP之后,虽然自己本身就是做用户体验这一行的,但还是不知不觉就顺着Temu的引导完成了第一笔订单。他们真的是把人的消费心理发挥到极致:十分钟限时抢购,可以拿优惠券不停的通过各种形式刺激你完成第一批订单。我算是知道为什么用户量那么大了。而且可以看出他的这些设计都是有数据进行背后支持的,一切优化到了极致,非常可怕。用户变成小白鼠,被催着走完十分钟的迷宫,快速下单,还以为自己占到了甜头。
OpenAI的视频引擎SORA
OpenAI推出的视频引擎Sora,在目前已经可以做出乱真级别的视频。对我们有啥影响?
潜在的影响最直观的当然是对于影视制作来说,素材变得越来越易于获取,这可能会让更多叙事类的内容变得更加有趣。B-Roll的获取毫无障碍,负面的话也可能会让内容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大量粗制滥造吸引流量、引导情绪的营销账号内容。
间接影响:我觉得对于个人来说,现在AI对于所有的行业都可能会产生冲击了。去年这个时候我还觉得比如像创意啊设计啊甚至代码等等都影响不大,但现在我不再这么乐观了。当AI对于整个世界的关系模拟完成,包括建筑设计、包装、平面软件这些都或多或少会受到冲击。
如何应对:我觉得在短期来看,个人的话要应对需要提升自己的关联能力,也就是connectness,能够善于捕捉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将这种联系呈现出来。对于艺术家来说connectness是必不可少的能力,而对于脑力工作者,这种能力暂时还可以帮助我们抵挡AI一孟子。
但可以确定的是,不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领域,我们面对AI都没有绝对安全的领域了。
关于正向反馈的应用
朋友来家里的聚会让我聊起了正向反馈这个话题,我意识到这几年来我有意无意地在设计一套自己可以使用的正向反馈系统,来帮助我提升英文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更好地融入本地。这一切都是从几年前开始的,当时我幸运地找到了第一份新西兰的工作,却发现自己的口音、发音和英语表达离技术领域的工作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这种清晰的认知一开始有点让人丧气,但后来我发现,只要设计好精确的计划,就算是三十多岁接近四十岁,依然能够做到很好的提升。例如,我的第一份新西兰工作,因为并不是纯技术领域,所以需要知道在技术领域,人们的认知和我对自己的认知是否一致。于是,除了参加一些技术交流的论坛,争取和别人交流发言之外,我还在考虑是否能够通过主题分享的形式去表达。
机会总是能找到的,只要你有了一个基本的目标。一开始,我在一个本地的设计培训训练营给他们毕业的学员做了一些分享,虽然只有六七个人,但第一次分享就收获不错,获得了很多正面的反馈,也建立了信心。之后是本地的Meetup,再之后是本地的论坛。入职Xero之后,公司内部的分享也进行过很多次,直到最后去年参加了新西兰的国际用户体验设计论坛作为嘉宾(就是Twitter上的横栏这张图)。
整个过程都是基于正向反馈的。每一次分享之后都有正向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具体的意见和自己的观察,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数据,能够帮助我在之后的表达、交流和沟通上做得更好。
此时此刻的生活才最重要
以前如果我弄丢个人数据,比如照片,会难过好长时间。但这周换了手机,直接用初始状态,包括照片和各种健身等数据都被清零了,没觉得有什么损失。几十G的照片,真正会去回顾的有多少呢?很少。现在我每天只挑选几张当天照片存到DayOne里,偶尔回顾一下已经足够了。此时此刻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HR不是你的敌人
一个关于找工作的想法:HR不是你的敌人,他们其实可以是你的铁杆支持者。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一场香港功夫片,HR可能是你遇到的第一个挑战者。跟他们一决高下,展示你的技能和经验。如果你做得好,他们就会成为你的队友,帮你争取到那份工作。毕竟,你得到工作,他们也算完成任务。所以,别把HR当敌人,他们其实可以帮你大忙的!
Where we work
在家布置一个办公区域,这几年在疫情之后成为了所有人的刚需。我在家里有自己的办公区,但也一直想要将其设计得更好。从很多年前开始,我就一直喜欢观察别人的工作室是如何设计的。《我们工作的地方》(Where we work)这本图册正是关于这个我最喜欢的主题。作者将居家办公空间分成不同的主题,比如图书馆式空间、美术馆式空间、健康空间、禅意空间、隐蔽空间等等,然后通过大量图片展示,同时配上设计不同空间时的一些技巧,非常实用且有启发性。
我自己最喜欢的空间应该是图书馆加美术馆式的。之前借阅的一本书讲的是健康家居设计,其中的一个主题就是以自然为主。实际上,工作室空间设计还有更多的主题,这本书也开阔了我的一些其他思路。不过,有一些设计只是看看羡慕一下就挺好,比如有一个创意工作室。设计师把自己工作的空间设计在一个类似金字塔尖端的椅子上,头几乎探出地板,到了二层楼有一个玻璃罩罩着。在那个空间里工作肯定不会再受社交媒体的影响了,上下爬梯拿手机多麻烦呀。
我觉得马上自己可以用到的是其中的playable workspace的概念,就是在工作空间中设计一两个比较跳的亮眼元素。这可以提升整个空间的氛围,可以是不同的颜色或者是完全不一样的装饰品,这个思路很棒,可以实际操作一下。
一周才看完一部《奥本海默》
我看了快一星期,才把《奥本海默》看完。自己记性还行,但明显会发觉这种前后埋伏笔,构思精巧的片子,还是得在电影院那种环境不受干扰从头看完,不间断。真的很佩服小島秀夫那种从小在父亲教育下养成的习惯:每天晚上看一部电影,不看完全片不睡觉。我觉得他可能也是因为这种才能在社交媒体高度活跃的同时也保持创造力,但精力怎么办?搞不懂。
感谢你的阅读!请转发这封邮件给你的朋友,推荐他们订阅’狗熊来信’。我们下周再见:)
Bear,于奥克兰
狗熊来信
你好,我是大狗熊,是一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导师、获奖双语播客主播、高效阅读践行者,现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我喜欢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习感悟,帮助大家一起成长。
《狗熊来信》是我每周通过邮件发出的关于科技、设计与效率的中文心得分享,涵盖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和职业感悟,完全免费!
请订阅这个邮件,与 3200+ 位朋友一起学习进步:)
推荐 Goodies
📕 《高效阅读》:一本帮助你全面提升阅读能力和认知的书,当当新书榜推荐。
📝 高效阅读在线课程:帮助你掌握一年阅读 100 本优质的非虚构类书籍的方法。1200+ 用户好评。
🎓 Bear Academy:我制作的教程。除了上面的高效阅读课程之外,还包括用户体验设计的入门课程(全英文)。
💌 Bear Academy Newsletter:我的英文Newsletter,分享海外设计、职场的经验、技巧与工具,免费订阅。
关于 About
💼 我的职业:Product Designer at Xero
🌃 我的副业:Design Mentor at Springboard and CareerFoundry / Founder at Bear Academy
🎤 我的爱好:Podcast host at Award-winning podcast BearTalk
联系 Contact
Beartalking.com - 我的博客,包含了所有中英文文章
https://twitter.com/bearbig](https://twitter.com/bearbig) - 我目前主要活跃的社交平台
bear@beartalking.com - 通过邮件联系
LinkedIn.com/in/bearliu - 我的主要英文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