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熊来信50:算法时代,尽量保持好奇
见信好!
昨天是中国的元宵节,我和家人去奥克兰南区,逛了因为新冠疫情停办了好几年的元宵灯会。气氛非常棒,有各种各样的灯和表演,还有一些非常传统中国文化的东西,比如写春联、猜灯谜。来的人中有很多都是其他族裔的人,比如印度人、毛利人、白人等等。不少人都穿着唐装和旗袍,有两位毛利朋友带着会发光的孙悟空的头冠,在夜晚神奇活现。我去问他们是在哪买的,然后真忍不住想要和他们讲,这是中国民间传说里最著名人物的头饰。
我在想,自己居住海外的时候,一开始是在努力地学习生存所在地的国家的文化,但也觉得自己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非常想和别人分享。和别人分享,但现在想想,其实我对另外国家和其他人的文化似乎了解的很少。比如说我有很多菲律宾、南美等地的同事,但似乎我对他们的文化的了解就非常粗浅。
在这个算法时代,很容易陷入到信息茧房中,提醒自己还是保持好奇,对不同的人的不同生活方式予以尊重并表示好奇,一定不是坏事。
对了,最后我们找到了卖孙悟空头冠的小摊,给我女儿也买了一顶😊
今天我分享以下几个内容:
在两个认知任务之间不应该消费社交媒体
《Drawing Some Awesome》绘画指南
学习不是关于那些无足轻重的分数
设计是一种你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心态
你看到的"相",可能还只是虚妄
在两个认知任务之间不应该消费社交媒体
我听了Huberman Lab的一个关于切换任务的播客,这验证了我关于在两个认知任务之间不应该消费社交媒体或其他信息的理论。
这背后的原因是,接收更多信息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并可能减慢你的认知过程。我们的大脑不像电脑,需要时间启动事物;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来预热和放慢节奏。无论是在获取信息还是执行认知任务时,都是如此。通常,进入状态需要几分钟时间,从两分钟到十分钟不等。
因此,在切换任务时,我们需要为这个预热和放缓期间分配时间,以便我们在任务之间过渡。处理多任务的原则是:在这些过渡期间不要增加另一个任务,比如刷手机。
《Drawing Some Awesome》绘画指南
阅读这本《Drawing Some Awesome》的绘画绘图指南纯属偶然。就是在图书馆见到一本外表看起来像儿童读物,但实际上却是很严肃的绘画教学指南,于是就将其借回家。
我之前阅读的很多关于绘画技巧方面都是注重写实,比如速写,都是速写、涂鸦等等。真正涉及到需要借助想像的其实并不太多。金政基的绘图册里面有涉及到一点,但那个实在太专业了。像这本书这样系统地讲解如何进行素材收集、创意构思,不停的进行创意肌肉的训练,最后化成一幅复杂的商业作品的过程,而且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就是Storytelling的方式,的确非常的不一样,也很容易接受。
就我喜欢画画的层面来说,也从这本书中学到很多具体的技巧。比如用Sketchbook来收集素材,设定完人物后绘制大量的表情作为参考素材,在日常的物品形状中寻找灵感,进行二次创造,将其填充到自己的想像素材库里。同时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想像力肌肉,等等。这些技巧都非常值得学习。
不过读完这本书,我忽然发现好像近期我都没怎么画画了。应该重新将自己的速写本捡起来!
学习不是关于那些无足轻重的分数
前段时间我跟我的一个学员聊天,她在学习上显得有些沮丧。她一直在为课程阅读文章,可是因为英文不是她的第一语言,所以挺吃力,每次学习也就只能赚到一两分(比如读一篇文章可能得10分,看个YouTube视频能得8分之类的)。这里的分数不是游戏里的得分—-这些分数应该代表学习进步,但它们有时候会误导人。真正的进步不是简单地累积分数;而是要真正掌握你所阅读的内容,比如真正理解一篇用户研究的文章,搞懂用户访谈的各个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新手,很容易就把这些得分误认为是实际的学习成果。但学习不是关于那些无足轻重的分数。给所有用通知或游戏化手段来跟踪进度的人提个醒。
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用一个叫Readwise的应用复习书籍和文章的笔记,我连续做了将近一年。我甚至在网上夸耀我的连续记录。但后来我错过了几天,连续记录就断了,然后我就这样停止了复习笔记。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关键不在于为了炫耀而保持连续记录。重要的是你实际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我们不能忘记这点。
设计是一种你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心态
最近跟我的设计学徒们聊得挺开心。有几个完成了设计课程并找到了工作,其他的还在探索新的职业道路或寻找设计的角色。
我注意到一些人觉得找工作挺难,正在考虑换个方向。这完全没问题。
我总是强调设计技能的多功能性。它们在工作和生活的许多方面都非常有用。
比如说,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到缺乏活力,怎么办能增加活力呢?这是个设计的挑战。或者你跟经理的每周检查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你怎样能让它们变得更好?这又是一个设计的挑战。
即便是在家里,如果你女儿看电视看得太多,你想激励她更活跃一些。你会怎么做?没错,这也是个设计的挑战。
设计过程包括了解问题、头脑风暴解决方案、精炼它们、测试,然后实施最好的方案。
所以,记住,设计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事。它是一种你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心态。留心使用这些原则的机会—-这可能非常有回报。
你看到的"相",可能还只是虚妄
最近AI图像与视频技术又有了些新的突破,借助新的工具和技术,AI生成的内容在拟真度上越来越接近真实图像,越来越难以分辨真假。当真实的内容,与虚拟的图像,它们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时,我们该怎么定义真实? 我忽然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在社交媒体发了一张照片,是他们的公司团建,老板请大家吃饭,照片就是餐桌上拍的。照片上感觉大家都有说有笑,就老板一个人低着头在玩手机,也没有笑容。我看到后就随手留言说:"这个老板感觉很不投入啊,还在低头刷手机!"他回留言说:"没有,老板在用手机帮我们选音乐呢。大家玩得很开心啦!" 我看到的照片上的信息,只是真实情况的一个截面,并不是真正的"真实"。哪怕这是实际拍摄的照片。分享这个故事,也是提醒自己,看到某些事情时,先不要轻易下判断,做评论。可能我看到的,离真相,其实还很远。
472 / 作为设计师,我给女儿设计了一个阅读计划
在这期节目中,我将带大家深入了解如何作为一位设计师和父亲,利用新年假期的黄金时间,为女儿量身定制一个旨在提升她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计划。我将分享这个计划的起源、目标、以及具体实施步骤,以及它如何帮助我的女儿培养独立阅读和反思的习惯。
此外,我还会详细介绍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来定制类似计划,提供实用的资源和建议,以及在规划和执行这类教育计划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挑战。
感谢你的阅读!请转发这封邮件给你的朋友,推荐他们订阅’狗熊来信’。我们下周再见:)
Bear,于奥克兰
狗熊来信
你好,我是大狗熊,是一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导师、获奖双语播客主播、高效阅读践行者,现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我喜欢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习感悟,帮助大家一起成长。
《狗熊来信》是我每周通过邮件发出的关于科技、设计与效率的中文心得分享,涵盖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和职业感悟,完全免费!
请订阅这个邮件,与 3200+ 位朋友一起学习进步:)
推荐 Goodies
📕 《高效阅读》:一本帮助你全面提升阅读能力和认知的书,当当新书榜推荐。
📝 高效阅读在线课程:帮助你掌握一年阅读 100 本优质的非虚构类书籍的方法。1200+ 用户好评。
🎓 Bear Academy:我制作的教程。除了上面的高效阅读课程之外,还包括用户体验设计的入门课程(全英文)。
💌 Bear Academy Newsletter:我的英文Newsletter,分享海外设计、职场的经验、技巧与工具,免费订阅。
关于 About
💼 我的职业:Product Designer at Xero
🌃 我的副业:Design Mentor at Springboard and CareerFoundry / Founder at Bear Academy
🎤 我的爱好:Podcast host at Award-winning podcast BearTalk
联系 Contact
Beartalking.com - 我的博客,包含了所有中英文文章
https://twitter.com/bearbig](https://twitter.com/bearbig) - 我目前主要活跃的社交平台
bear@beartalking.com - 通过邮件联系
LinkedIn.com/in/bearliu - 我的主要英文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