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熊来信36:人的注意力就像一股水流
见信好!
我原先确定的每周六或周日发出自己的newsletter,但这周迟到了,实际发出时间是周一。刚刚结束的上一周对我来说非常忙碌。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Hackathon,并同时报名了两个不同的项目。在这两个项目之间平衡时间和精力是一件非常挑战的事情,更不用说我还有其他的个人项目同时需要处理。
刚好在周末的时候,我之前的一位同事发出了一个观点,关于如何平衡工作中的注意力。我觉得恰好我上周的工作经历和这个话题有一些关系。
有的人习惯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处理一件事物,有的人则喜欢多任务同时进行,在不同的任务之间灵活分配精力。
我经过自我观察,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是同时进行两个项目,但在精力上有所侧重。通常,我会将主要的精力(大约70%-80%)花在主要的项目上,但同时也会兼顾另外的项目,将剩下的20%-30%的精力分配给它。这两个项目的重点可能会调换,也可能会是同样的一个项目,只是在不同的方面。
比如说,有的时候我会在做同一个项目时,把80%的精力花在设计上,而将剩下的20%用于表达和沟通。我觉得人的精力就像一股水流,可以将它集中成一束,而对我来说,似乎最可控的方式是以一股主体水流加上一支分支的方式进行。我觉得这样既容易控制,又非常灵活。
你呢?你是如何把握在不同项目之间切换精力和时间的呢?
今天我分享以下几个内容:
人机共生的曙光
Figma文件组件化的思考
注意力焦点与社交媒体的影响
搜索优质文章的渠道
游戏中的成就感和产品流程设计
人机共生的曙光
回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互联网还没有出现、大型计算机刚刚兴起的时候,计算机行业的先驱J. C. R. Licklider曾经说过,他每天85%的工作时间都花在整理文档和处理行政事务上,真正用于创作和思考的时间只有15%。Licklider预言,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一种人和计算机共生的关系。现在看来,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实现Licklider的预测。时隔七十多年后,我们看到了人机共生的曙光。
Figma文件组件化的思考
今天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我天天在Figma里折腾(工作),然后也用Figma做自己节目的封面(播客和视频),然后也给自己的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Design Library,那么为什么没有把自己的Figma制作视频和播客封面的这些元素组件化呢?
组件化之后,虽然每次只能节省几分钟,但累积起来一年也能省很多时间。我也考虑试用Figma的新功能全局变量,目标是只需插入一张图片,就能得出不同尺寸的封面。第一步需要把常用的元素如标题、字体、背景色等组件化,并考虑如何处理我的头像形状、是否添加白框等。
注意力焦点与社交媒体的影响
我发现在进行沉浸式工作时,中间的休息千万不要用刷社交媒体的方式来进行。这完全是一种中断式的感觉。上周我在写专栏文章时,聚焦了将近一个小时,非常有生产力。把整个文章的框架内容和草稿都整理了一遍。然后准备休息一下,喝杯咖啡,忍不住打开了推特,马上脑海里都是推特上的与我无关的内容🥹
给自己和大家一个建议,如果需要一整段时间的沉浸式工作,这段时间内绝对不要再去碰社交媒体,中间的休息可以通过吃东西、简单运动、听一首歌、喝杯咖啡等方式来进行。
搜索优质文章的渠道
前几天我在推特上问了个问题:哪里可以读到优质的中文文章?但没得到答案。我发现阅读好文章是提升信息质量的好办法:读书适合专题类的学习,节奏较慢,而社交媒体是无法学到有一定深度的东西的。如果把这个问题拓展一下,那就是:如何找到和阅读优质的文章?
英文文章比较好找,比如安装浏览器插件后,我就能直接读经济学人、Wired、彭博社的优质文章,还能保存到Readwise Reader里,甚至翻译成中英对照。希望每天都能读一篇好文章,并分享一下心得。这样,我既能更新自己的信息储备,也有内容可以分享,还能给我的Newsletter提供素材。至于中文,先从阅读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开始吧,后面再慢慢添加信息源。
目前来看,对于深入要阅读的内容,我初步的流程是: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查看信息源,然后用Paywall bypass可以阅读全文(还是没有能力订阅所有的付费阅读哈哈),用沉浸式阅读插件翻译成中英对照,然后存到Readwise Reader里,再每天阅读一篇。阅读时直接高亮值得记录的原文。读完后语音写总结和感受,用ChatGPT整理,分享,再保存到Notion。事后再用每天的Readwise笔记回顾来过一下摘记保持记忆,完美。
游戏中的成就感和产品流程设计
今天玩游戏的感觉很不错。继续玩古墓丽影·崛起。上次存档的时候正准备进入一个BOSS战,打一个名叫Babagaya的女巫,今天就比较具体,花了一个小时把这个女巫打通。出来获得了相应的道具和奖励,心满意足。 如果玩游戏就都是这样,每一天都有一个很具体的任务,完成后,今天玩的过程到此为止,那么该多好。不会沉迷,也能够作为一个很好的放松。而且花大价钱购买的游戏也不会一两天就玩得丧失兴趣。 其实这个思路,不只是用来设计游戏,用来设计用户使用产品的步骤,也很合适。充分理解用户的user flow,然后考虑如何设计使用的节奏,以及可以用什么方式在合适的时候给他们奖励,或是释放情感。
感谢你的阅读!请转发这封邮件给你的朋友,推荐他们订阅‘狗熊来信’。我们下周再见:)
Bear,于奥克兰
狗熊来信
你好,我是大狗熊,是一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导师、获奖双语播客主播、高效阅读践行者,现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我喜欢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习感悟,帮助大家一起成长。
《狗熊来信》是我每周通过邮件发出的关于科技、设计与效率的中文心得分享,涵盖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和职业感悟,完全免费!
请订阅这个邮件,与 3200+ 位朋友一起学习进步:)
推荐 Goodies
📕 《高效阅读》:一本帮助你全面提升阅读能力和认知的书,当当新书榜推荐。
📝 高效阅读在线课程:帮助你掌握一年阅读 100 本优质的非虚构类书籍的方法。1200+ 用户好评。
🎓 Bear Academy:我制作的教程。除了上面的高效阅读课程之外,还包括用户体验设计的入门课程(全英文)。
💌 Bear Academy Newsletter:我的英文Newsletter,分享海外设计、职场的经验、技巧与工具,免费订阅。
关于 About
💼 我的职业:Product Designer at Xero
🌃 我的副业:Design Mentor at Springboard and CareerFoundry / Founder at Bear Academy
🎤 我的爱好:Podcast host at Award-winning podcast BearTalk
联系 Contact
Beartalking.com - 我的博客,包含了所有中英文文章
https://twitter.com/bearbig - 我目前主要活跃的社交平台
bear@beartalking.com - 通过邮件联系
LinkedIn.com/in/bearliu - 我的主要英文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