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信好!
这周我刚刚从澳洲出差回来,另外又开始了一个兼职的项目,感觉忙到有些脱线(好在还去听了李宗盛的演唱会,调节了一下状态)。所以废话不多说了,直接分享吧:)
今天我分享以下几个内容:
You can’t tackle 2 complicated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换牙就是典型的产品开发过程
42岁生日回顾
You can’t tackle 2 complicated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作为UX设计导师,我帮助了大约20位学生一对一地学习UX设计。其中一些人已经成功找到了工作(包括500强的企业),一些人仍在转型中。然而,有三个学生与我解除了导师关系,其中两个是中国留学生。
这两位学生在反馈中提到,沟通问题是他们决定更换导师的原因。这可能有点反常识:因为我们都以中文为母语,理论上应该会更容易沟通啊?相反,对于我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他们对我在沟通的反馈是全是正面评价。
我的假设是:我要求这两名学生以英语为我们的默认沟通语言,因为大部分的工作都要求英语,但对他们来说,这成为了学习的障碍。
我的收获:我们一般不能同时解决两个复杂的问题。学习UX是一个复杂的项目,涉及许多子项目,需要提高和学习许多不同的技能。学习语言也是一个复杂的项目,有许多不同的步骤和方向。我们的精神能力、时间、能量和努力可能不足以支持同时进行两个复杂的项目。因此,如果你处在同样的情况下,那么你应当果断并且有意识地决定首先解决哪一个问题。
需要确定你的期望、时间表,以及如何衡量它。清楚你的范围,然后你可以花一些额外的时间来解决另一个问题。在这个阶段,80–20法则确实起作用:80%的时间精力放在一个主要问题,其他精力可以用来解决其他次要问题。
换牙就是典型的产品开发过程
我最近在想,换牙(是的,我观察女儿)感觉很像一个完美的产品开发过程。想象一下:你的乳牙就像一个产品的测试版。你发布第一个版本,使用它们一段时间,然后从经验中学习。当你的身体准备好了,它开始逐个替换你的牙齿,而不是一次性全部替换。这是迭代的,就像一个执行得当的产品设计周期。
42岁生日回顾
几个月前我度过了自己的42岁生日,每年都习惯写点东西给自己,今年一看,去年写的很多感受,今年依然适用。干脆复制过来,然后再补充几点:
41岁
我觉得三十岁前人的状态,特别是思维模式,是球员的模式。而到了四十岁后,思维模式慢慢变成了教练的模式。做球员时全力投入在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去拼去抢。到了教练的状态,已经意识到了世界的无序和复杂性,需要有自己的模式去处理和应对,用有限的资源创造相对更高的价值。
人生是过山车式的体验。情绪,状态,创造力,体力都会有高有低。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接受它。
混乱、无序与不完美才是世界和自我思维方式的真相。习惯并拥抱它们,同时学习如何面对它们。
四肢发达后,头脑不会简单。
花在运动和睡眠上的时间,在投入产出比上永远都是良性投资。
不要试图掌控外部世界,而是努力观察和掌控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发现了这一点,我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一个斯多葛主义者。
不需要说服别人,不要花时间去争吵,除非争吵能创造价值。
做一个普通且自信的人。意识到自我的局限,但却对自己有信心。不需要借助容貌、身材、钱、职位甚至是知识与见解(这个太难)或是别人的认同(这个最难)来证明自己。
做一个狂放却深刻的人。知道自己的本真,并不刻意去伪装成另一种自己不是的人。不要去设计自己的人设,但要设计自己的人生。
42岁
不给别人提建议,不要好为人师。有要求那就对自己,对别人没有期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大多数情况下,别人的世界观和我无关。
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更接受自己的平庸。
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或者说理解了世界是复杂的,人永远不可能穷尽其可能,而这也没什么。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我更尊重自己的角度和观点,世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偏移的,而这没什么,也很好。
忽然开始理解了中庸的哲学。
哺乳动物需要触摸,人也是。在没有误解的前提下,多使用自己的触觉。
语言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经验和直觉越来越重要。
“尽人事,知天命”可能是最现实的理想主义人生观。
Thoughts on Coaching Students Transitioning into UX Design
我刚刚辅导毕业的两个转型设计的美国学生,一个印度女士,设计水平非常高,但却很缺乏自信,总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另一个墨西哥男士,设计做得一般,但演示时很有自信或者说是坦承:“这一步做得极差,我也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作为导师,我的任务就是帮助前者提升自信,帮助后者提升设计,同时想办法让他们俩能看到自己已经有的优点,那是沙中的钻石,但自己往往视而不见。
技巧与提升不难,给出观察,询问原因,再给出建议,呈现一些例子,就行。一般都能领悟。让他们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这个很难,需要设计一些沟通的策略,让他们自己能发现,而不是我直接告诉他们。这比表达不同意见(辩论)或是说服还难。
在考虑这种问题时,使用英语沟通时的语法啊词汇之类,就不会再成为重点了,因为根本来不及考虑这些。重点放在设计你的沟通策略,并验证对方是否能理解你的信息。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在设计过程中,不完美的对话,永远都比完美的独白要好。
Banksy:总是还有希望 There’s Always Hope
Banksy,一个神秘的涂鸦艺术家,其作品不仅席卷了街头,也掀起了公众对于现代艺术的讨论。在这个视频中,我们将探讨Banksy的几部重要作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意义和信息。同时,我也会分享我的个人感想,谈谈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如何启发和影响了我。Banksy所传达的,不仅仅是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个信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是还有希望存在。
Banksy, a mysterious street artist whose works have not only swept the streets but also ignited public discussions on modern art. In this video, we will delve into several of Banksy’s pivotal artworks, probing the meaning and message behind them. I will also share my personal reflections, discussing how this immensely talented artist has inspired and influenced me. What Banksy conveys is not just art, but more so an attitude, a belief — that even in the darkest moments, there’s always hope.
感谢你的阅读!请转发这封邮件给你的朋友,推荐他们订阅‘狗熊来信’。我们下周再见:)
Bear,于奥克兰
狗熊来信
你好,我是大狗熊,是一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导师、获奖双语播客主播、高效阅读践行者,现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我喜欢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习感悟,帮助大家一起成长。
《狗熊来信》是我每周通过邮件发出的关于科技、设计与效率的中文心得分享,涵盖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和职业感悟,完全免费!
请订阅这个邮件,与 3200+ 位朋友一起学习进步:)
推荐 Goodies
📕 《高效阅读》:一本帮助你全面提升阅读能力和认知的书,当当新书榜推荐。
📝 高效阅读在线课程:帮助你掌握一年阅读 100 本优质的非虚构类书籍的方法。1200+ 用户好评。
🎓 Bear Academy:我制作的教程。除了上面的高效阅读课程之外,还包括用户体验设计的入门课程(全英文)。
💌 Bear Academy Newsletter:我的英文Newsletter,分享海外设计、职场的经验、技巧与工具,免费订阅。
关于 About
💼 我的职业:Product Designer at Xero
🌃 我的副业:Design Mentor at Springboard and CareerFoundry / Founder at Bear Academy
🎤 我的爱好:Podcast host at Award-winning podcast BearTalk
联系 Contact
Beartalking.com - 我的博客,包含了所有中英文文章
https://twitter.com/bearbig - 我目前主要活跃的社交平台
bear@beartalking.com - 通过邮件联系
LinkedIn.com/in/bearliu - 我的主要英文社交平台
42岁生日回顾这部分很有意思,做到很难,可能每天都要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