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信好!
前天在推特上,我的好友,《狗熊有话说》播客的嘉宾范冰老师发了一个帖子,说大部分研究效率的人都有一个秘诀:保持单身。因为一旦结婚、有小孩,他们就几乎没有时间和能力去研究生产力了,很多方法和工具面对几个月大的孩子都显得无能为力。
但我觉得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成为了父母或有了家庭,时间变得异常宝贵,这也使得人们更加珍视和保护这有限的资源。他们会更加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最大的价值。所以,大部分三四十岁以后的人更关心的是如何优先安排事务,因为先完成有价值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比单纯地做更多的事更有意义。
今天邮件的部分内容,也与这个话题有关。
今天我分享以下几个内容:
我学生的家人自杀了
每几年更新自己的工作效能
你的人生,和当年的想象一样吗?
Google I/O几点感想
ChatGPT research by NNGroup
Communicate Better with an AI Assistant: Here’s How You Can Build One
我学生的家人自杀了
刚刚和我的一个新学生第一次视频。芝加哥本地白人,以前做平面设计,人很精神很有专业气质。她的课程进度停了三周没有任何进展,我没有直接问原因,而是打算等到视频结束,建立起信任后再稍微了解一下情况。
结果她在最后主动告诉我,她家里两周前出事了。她的两个兄弟死了:其中一个用枪射杀了另一个,然后自杀了。
我只能表示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学习并入行产品设计,但如果你现在不打算做任何事,我完全理解。
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什么,别瞎猜。提供对方可能需要的帮助,也不要主动去谈论。
每几年更新自己的工作效能
这一期Andrew Huberman的播客,分享了一些关于如何提升注意力和调整自己状态的技巧。虽然其中一些内容之前已经讲过,但是我最深印象的是在结尾时,Huberman博士分享了他在读书时老师的人生经验。
他的老师曾说,专业人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知道自己每天有效的工作时间是多少,然后每隔四五年进行一次更新。当时他不理解,觉得是先知道自己每天能够工作,比如六个小时集中注意力,那么四五年后就可以将这个时间提升到八个小时。但是他的老师说,当年轻的时候,你可以用时间去换效果,当有一定经验之后,同样的事情,你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完成或者明白这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这样,具体的工作时间可能会减少,但效率会大幅提升。
作为专业人士,需要每几年就更新一下自己的工作状态。这个经验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因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花了很多时间去做一件事情,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状态,看看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更加聚焦地利用好它。而知道自己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效率,无疑是更好地利用时间的关键所在。
你的人生,和当年的想象一样吗?
前段时间在我过生日时,刚好在推特上看到黄老师发的一条帖:现在的自己,回顾过去,有实现年少时的梦想,还在为自己的初心在努力吗(原话见附图)?有些感触,于是回顾了一下这个问题。
我在初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画画,很自然就迷上了漫画。当时的一大梦想愿望就是长大能够做漫画家,还偶尔进行了一些小的尝试,甚至还给杂志投过稿(呃,当时中国只有一家漫画杂志《画王》,后来还停刊了)。中学时大学时学习自己不是他喜欢的物理专业,又萌生了拍电影的想法,一度也曾做了一些准备,读了一些专业书,后来还跑去大学里教电影课教了几年。 现在年过四十,我发现我真正喜欢的是画画和故事。就连我的同事和主管都说,我在storytelling和视觉上面有出色的天赋,我现在意识到了不一定非要做漫画家和电影导演,而是发挥自己擅长的一面,尽力舒展,就会感觉很好,不只是自己,别人也会感觉很好。
今年我第一次在国际论坛上用非母语进行演讲,就是关于工作中的视觉化这一主题。现在反馈是与观众互动最好的一个演讲,语言可能有些提升,但更多打动人的,就是视觉、故事和我的热爱吧。
但话说回来,我觉得有一点和大数多数人一样,在年轻时我并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职业梦想。那些从小就"立志成为xxx家",要么是文学创作,要么是真正的极少数。在年少时你所拥有的信息其实并不足以做出精准的决定,特别对于小镇青年,信息闭塞,世界观也尚未形成。
我现在明白了,更重要的应该是不要去泯灭那些让自己觉得舒展的方向,至少将其作为爱好保持着。如果之后能在职业中找到一点点能与自己所爱的事情重叠的部分,那就很幸运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确很幸运,也祝你继续活成年少时间期盼的模样。
Google I/O几点感想
Google I/O看完了。做了英文笔记,存在Notion里,然后随手一键翻译成中文加总结。
我个人觉得几大亮点:
图片水印和Metadata标注。这事只有Google这种大厂才可能去做。有责任感。
将AI与Google Workspace结合生产力和商业潜力无限,毕竟全球20亿活跃用户。
Google还是一家纯技术公司,发布会气质很多细节与苹果明显不同。
它们的7个AI原则有点意思。我觉得做设计和产品的朋友,如果想要抓住本质,不妨先从这些方面开始了解。我已经把学习Google AI网站列到了今年的学习计划里了。 (以上这些在任何快进式的简报里都没有,必须要自己总结)。
ChatGPT research by NNGroup
设计界的泰斗,NNGroup的话事人Jacob也写了一篇关于ChatGPT的文章。要引起重视了朋友们!
复制一下重点: 在第二轮中,使用ChatGPT的商业专业人士平均花费17分钟完成了他们的交付成果,而没有使用AI支持的专业人士则花费了27分钟。因此,没有AI支持的情况下,专业人士将产生480/27 = 17。在普通的8小时(480分钟)工作日内,可以处理7个文档,而有了人工智能的支持,这个数字将增加到480/17=28.3。这是生产力提高了59%=(28.3–17.7)/17.7。 换句话说,如果所有的写作都与本研究中的文档类似,那么使用ChatGPT的用户一天内将能够比不使用ChatGPT的人多写59%的文档。这种差异对应于0的效应大小。83个标准偏差,这在研究结果中被认为是很大的。
文档的平均评分质量在1–7分的评分标准下,当作者使用ChatGPT辅助时要好得多:4.5(使用人工智能)与3.8(未使用人工智能)。
目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例如ChatGPT)因有时会产生有偏见或错误的输出而臭名昭著。但是,人工智能和熟练的人类的协同作用可以超越两者。 在讨论人工智能时,以及考虑是否以及如何在业务中引入人工智能工具时,我们应该强烈考虑让人工智能和人类业务专业人员共同工作的方式。 这不是人工智能取代熟练人类的问题,因为人工智能可以作为增强人类智力的工具,沿着道格·恩格尔巴特最初设想的先进用户界面的方向发展。
Communicate Better with an AI Assistant: Here’s How You Can Build One
告别沟通疲劳!发现如何构建自己的AI沟通助手,改变您的写作体验。Communicate Better with an AI Assistant: Here’s How You Can Build One
(
感谢你的阅读!请转发这封邮件给你的朋友,推荐他们订阅’狗熊来信’。我们下周再见:)
Bear,于奥克兰
狗熊来信
你好,我是大狗熊,是一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导师、获奖双语播客主播、高效阅读践行者,现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我喜欢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习感悟,帮助大家一起成长。
《狗熊来信》是我每周通过邮件发出的关于科技、设计与效率的中文心得分享,涵盖好书解析、学习经验和职业感悟,完全免费!
请订阅这个邮件,与 3200+ 位朋友一起学习进步:)
推荐 Goodies
📕 《高效阅读》:一本帮助你全面提升阅读能力和认知的书,当当新书榜推荐。
📝 高效阅读在线课程:帮助你掌握一年阅读 100 本优质的非虚构类书籍的方法。1200+ 用户好评。
🎓 Bear Academy:我制作的教程。除了上面的高效阅读课程之外,还包括用户体验设计的入门课程(全英文)。
💌 Bear Academy Newsletter:我的英文Newsletter,分享海外设计、职场的经验、技巧与工具,免费订阅。
关于 About
💼 我的职业:Product Designer at Xero
🌃 我的副业:Design Mentor at Springboard and CareerFoundry / Founder at Bear Academy
🎤 我的爱好:Podcast host at Award-winning podcast BearTalk
联系 Contact
Beartalking.com - 我的博客,包含了所有中英文文章
https://twitter.com/bearbig](https://twitter.com/bearbig) - 我目前主要活跃的社交平台
bear@beartalking.com - 通过邮件联系
LinkedIn.com/in/bearliu - 我的主要英文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