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熊来信03:三,是一个容易产生质变的数字
沟通技巧:要给建议前,先提问题
下午和我的老板一对一沟通,她教了我一个沟通的小技巧:在你要给出别人具体的建议之前,先用一个问题来开始。
比如一个设计师给你看方案,你看到其中的某个细节不对,知道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在给出你的建议前,先问对方,为什么这样子做的?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之后,对方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设计背后的动机。他/她可能自己就会意识到你注意到的问题,即使没有,这也可以让你之后的建议更“顺滑”。我注意到我的同事中,所有的资深设计师和主管(都是要带人的)毫无例外都在使用这个方法。
当然有时因为时间和具体上下文的情况不同,没有必要完全照搬,可以灵活调整。
我在做工作之外的设计导师时,已经在用这个方法了,但看来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多提问的。
问题比答案更有价值。
视觉笔记:UX in a Distributed World
这一周参加了一个在线分享:Google的一位UX Researcher做了一个主题分享,我觉得很受用,晚上做了个视觉笔记。这里也发一下(虽然感兴趣的人可能不多)。
比起鸡娃,更有效的是一起学习和探索
昨天看到一个帖子说,父母很难教会孩子自己不具备的能力和技能,最好的办法是伴随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和成长。
我突然想起之前参加Toastmaster演讲俱乐部的经历,当时参加的一位老先生(大约60岁左右),他女儿也参加了同一个俱乐部。她女儿大概20岁左右,应该刚刚入职场,或者还在读书(我没有细问),我甚至都不知道他们俩的父女关系,只是看名字也觉得两人的姓氏怎么都一样。直到后面有一次介绍的时候,老先生才说起是我的女儿。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带着女儿一起进入到自己工作、学习的环境,然后让她在过程中,自己观察、模仿和学习。
当年乔布斯解决iPhone4天线危机时,就带着自己的孩子参与专题的各种公关讨论会。那几天那孩子学到的东西,应该可以秒杀任何公共危机MBA课程了。
影视推荐:人生战术本
Netflix的新纪录片剧集,只看了第一集(NBA教练里弗斯,曾率领凯尔特人队赢得NBA总冠军),非常燃。我对NBA一窍不通,但这集教练的访谈节目简直金句大本营。我至少收获了三句非常酷的话:
永远不要做受害者。哪怕你被生活干翻,爬起来,还是可以继续前行。一但开始抱怨,你就是一个受害者。
压力是一种特权。人生中真正面对压力的时候不多(比如争夺NBA总冠军时落后反超那种)。当面对压力,感谢你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这样的机会。
乌班图(Ubuntu)。这是一种非洲式的人生观,意思是“我和他人紧紧相连,密不可分,我们都在同一种生活之中”。注重集体主义精神的亚洲人比较容易理解,西方人完全不懂。这种“一个人之所以为人,必须借由与他人互动才得以表现出来”的精神,还是挺有意思。
摘录
“If you start out by promising what you don’t even have yet, you’ll lose your desire to work toward getting it.” -- The Alchemist by Paulo Coelho
播客
阅读完Ray Dalio的《原则》,参考Ray Dalio的生活、工作原则(也可以不用参考,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思考并梳理出自己的原则,写下来,然后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感谢你的订阅和阅读!我们下周再见:)
Bear